轉眼,我們已經告別2022年,迎來2023年。
如果說“活著”是今年大多數實體店的主旋律的話,“增長”則成為眼下最奢侈的字眼。
疫情三年,消費力下降,靠運氣、花活能生存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,想要逆勢破局不僅需要膽識更需要實力。
那么,2023年中國實體行業又該何去何從呢?
如果說用一個詞來形容現在的實體店,可能“慘烈”一詞最為貼切。
反復停擺的疫情,來回被折騰的門店,“閉店”成為近3年來實體行業逃不開的關鍵詞之一。
據企查查數據顯示,2020年實體行業注銷門店超過32萬家,而2022年上半年相關企業共計注銷或者吊銷37.3萬家,僅半年時間就超過了2020全年的總和。
回看這三年來,一直都在風雨飄搖的大環境中,艱難求生。
有的人負債累累,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。不少當初的“人氣好店”,也早就風光不再,有的選擇默默關閉、低調遣散員工。只剩下破敗的門頭,可以模糊地證明“它存在過”。
“去年盼今年,上半年盼下半年,今年盼明年,只求還能活下去……”
全部關門大吉是不可能的,甲丙乙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,消費者也不可能整天宅在家里,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。畢竟人是感情動物,牽個手逛個街還是有需求的。
實體店始終還是會存在,但是形式肯定跟現在不一樣了,比如零售店已經出現了無人零售店、智能零售店等形式。與此同時,實體店的經營模式也收到了互聯網、數據的影響,跟以前玩法不一樣了。
對于用戶來說,看得見摸得著的才是最真實的,尤其是在一些產品品類上,如汽車等,所以實體店不會消失,而是形成O2O的線上線下真正融合互動的商業模式,線上引流,線下消費,線下銷售,線上服務,線下缺貨,線上成交,線下成交,線上支付。實體店與網店相輔相成。實體店將會在產品體驗及服務上形成最大的區隔與亮點。產品體驗與服務,高于產品本身。
因此,未來實體店的終極模式,以移動互聯網為主線,進行線上線下的全渠道O2O,將實體店逐步優化成“實體+智能”的數字化店鋪。
門店與線上融合
線上線下聯合運營主要就是以線上門店拓寬公域流量的觸達廣度,線下以用戶為中心,聚焦服務和體驗,精細化運營私域流量的深度和復購率。
365天、24小時生意在線的線上門店,從而打破時間和距離上的限制,通過各種線上推廣方式和優惠方式獲得新的客戶和流量,引導消費者去線下門店進行體驗和消費。除了提高線上商品交易額,同時增加了線下門店顧客進店數量和成交額。
多渠道銷售
如果明年你還依靠單店銷售,生意會很困難。想想這幾年的疫情,應該讓你意識到網絡渠道的重要性。所以一定要多渠道銷售,比如朋友圈、社群、微商城等,這些都可以從線下引導線上。
記住,當顧客去店里消費時,盡量加微信,讓他成為你的私域流量。無論明年疫情如何,多渠道銷售一定是一種趨勢。多一個渠道,你就會有更多的希望。
產生閉環流量
一般來說,客戶的閉環是:創新-新建-成熟-裂變。很多都達不到裂變階級,更多的是停留在拉新上打轉,這個時候,你需要一個好的模式。
過去-所有的方式都是讓顧客付費
現在-誰為客戶省錢,誰就更受青睞
未來——誰為客戶賺錢,誰就能賺更多的錢
門店數字化布局
門店需要做好數字化布局,打通數據讓門店服務升級。數字化平臺實現全渠道數據打通,訂單、庫存、會員、商品、門店、促銷等等數據和業務的打通,是實體門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關鍵。線上線下數據貫通后,在線下門店場景,可以根據精細畫像為會員推薦商品,提高出單率復購率,同時為門店沉淀更多會員資產,實現快速拉新等等。
通過整合線上線下門店資源和數據,門店老板就能分析總結全渠道經營、管理、營銷各環節是否出現紕漏,方能不斷改進和優化,更大程度上抓住客戶需求,提升客戶體驗感,用數字化營銷大數據來提效增收。
線上線下融合數字化運營是互聯網數字經營時代絕佳的商業模式。企業只有通過互聯網思維改變實體店的經營模式,才能在滿足消費者體驗的同時獲得持續盈利,讓生意更好做。